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實習科目校訂科目教學大綱
科目名稱
|
中文名稱
|
中餐烹調實習 | ||||||||
英文名稱
|
||||||||||
師資來源
|
¢內聘 o外聘 | |||||||||
科目屬性
|
必/選修
|
¢必修 £選修 | ||||||||
實習科目(¢分組 £不分組) | ||||||||||
科目來源
|
£群科中心學校公告--校訂參考科目
¢學校自行規劃科目
£其他
|
|||||||||
學生圖像
|
¢品德力
¢專業力 £創造力 ¢職業力 |
|||||||||
適用科別
|
餐飲管理科
|
餐飲管理科
|
科
|
科
|
科
|
|||||
學分數
|
5/10
|
5/10
|
||||||||
開課
年級/學期
|
第一學年
第一學期
|
第一學年
第二學期
|
○○學年
○○學期
|
○○學年
○○學期
|
○○學年
○○學期
|
|||||
建議先修
科目
|
¢無
£有,科目_________
|
|||||||||
教學目標
(教學重點)
|
一、使學生了解中餐烹飪的基本知識
二、使學生熟練各種刀工及烹調技巧
三、培養學生食物選購及正確操作各種烹飪設備的能力
四、建立學生良好的餐飲衛生與安全習慣
五、啟發學生學習烹飪的興趣,奠定日後升學或從事餐飲工作的基礎 |
|||||||||
教學內容
|
||||||||||
主要單元(進度)
|
內容細項
|
分配節數
|
備註
|
|||||||
(一)
緒論
|
1.烹調法的發展歷程。
2.各烹調法發展特點及製作方式。
|
5
|
||||||||
(二)
專業倫理與
中餐教室守則
|
1.職場專業倫理
2.食品衛生安全
|
5
|
||||||||
(三)
中餐烹調 設備、器具 及材料
|
1. 中餐烹調設備介紹
2. 中餐烹調器具介紹
3. 常用食材認知
|
5
|
||||||||
(四)
中餐烹調 的分類
|
1.火烤烹調法
2.水烹調法
3.油炸烹調法
4.不需加熱烹調法
|
5
|
||||||||
(五)
火烤烹調法-烤、焗、燻
|
1. 奶油焗白菜
2. 煙燻白鯧
3. 鹽焗蝦
|
10
|
||||||||
(六)
火烤烹調法-燜、煨
|
1. 香菇蛋酥燜白菜
2. 蔥開煨麵
|
5
|
||||||||
(七)
水烹調法-煮、川、涮、燒、扒、滷
|
1. 水煮白菜
2. 涮涮鍋
3. 紅燒豆腐
4. 香菇扒芥菜
5. 滷豬腳
|
10
|
||||||||
(八)
水烹調法-溜、燴、羹
|
1. 菊花溜魚球
2. 素燴什錦
3. 三色雞絲羹
|
5
|
||||||||
(九)
水烹調法-燉、蒸、扣
|
1. 藥燉排骨
2. 三絲淋蒸蛋
3. 梅干扣肉
|
10
|
||||||||
(十)
水烹調法-炒、爆、煸
|
1. 三色炒雞絲
2. 蔥爆牛肉
3. 乾煸四季豆
|
5
|
||||||||
(十一)
油炸烹調法-煎、貼、塌、炸
|
1. 乾煎鱸魚
2. 手工鍋貼
3. 鍋塌豆腐
4. 鹹蛋黃炒薯條
|
5
|
||||||||
(十二)
不需加熱烹調法-拌、泡、醃
|
1. 涼拌豆乾雞絲
2. 台式泡菜
3. 醃漬小黃瓜
|
10
|
||||||||
(十三)
不需加熱烹調法-拔、凍
|
1. 拔絲地瓜
2. 雞爪凍
|
10
|
||||||||
合計
|
90節
|
|||||||||
學習評量
(評量方式)
|
1.教學須作客觀的評量,也可輔導學生做自我評量,以明瞭學習的成就與困難,作為繼續教學或補救教學之依據,並使學生從成績進步中獲得鼓勵。
2.教育的方針在於五育並重,評量內容亦應兼顧認知(知識)、技能、情意(行為、習慣、態度、理想、興趣、職業道德)等方面,以利學生健全發展。
3. 評量的方法有觀察、作業評定、口試、筆試、測驗等,教師可按單元內容和性質,針對學生的作業、演示、心得報告、實際操作、作品和其他表現配合使用。
4.因應學生學習能力不同,評量應注意鼓勵學生與標準比較和自我比較,力求努力上進,避免學生間的相互比較,產生妒忌或自卑心理。
5.除實施總結性評量外,教學中更應注意診斷性評量及形成性評量,以便即時了解學生學習困難,進行學習輔導。
6.學習評量的結果須妥予運用,除作為教師改進教材、教法及輔導學生之依據外,應通知導師或家長,以獲得共同的了解與合作。
7.未通過評量的學生,教師應分析、診斷其原因,實施補救教學;對於學習成就較高的學生,應實施增廣教學,使其潛能獲致充分的發展。
|
|||||||||
教學資源
|
1.學校應力求充實教學設備及教學媒體,教師教學應充分利用教材、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。
2.教學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、網絡資源與社會資源,結合產業界作學徒式教學、 建教式合作教學等教學。
3.可配合產業界的資源,以充實實習設備,提升與產業接軌教學之成效。
4.實習工場宜裝置通風設備,並配置螢幕、投影機或電子白板等輔助教學設備。
5.本課程教學內容及實施,須與專業理論課程密切配合,由實習單元觀察驗證教學內容,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。
6.本課程可引進業師協同教學、參與技專院校實習技能體驗營及辦理產業教學參觀,加強業界教學資源運用、經驗分享與交流,以縮短產學落差,提昇學生技術
能力。
7.使用相關教學資源及提供數位資源內容時,應注意智慧財產權相關規定。
|
|||||||||
教
學
注
意
事
項
|
(一)教材編選
1.教材之編選應顧及學生需要並配合科技發展,使課程內容儘量與生活相結合,以引發學生興趣,增進學生理解,使學生不但能應用所學知能於實際生活中,且能
洞察實際生活之各種問題,思謀解決改善之道。
2.教材之編選應顧及學生學習經驗並配合學生身心發展程序,一方面基於前階段學校的學習經驗,一方面須考慮與後階段學校的課程銜接。
3.教材之編選須注意「縱向」的銜接,同一科目各單元間及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,使得新的學習經驗均能建立於既有經驗之上,逐漸加廣加深,以減少學習困擾,提高學習效率。
4.教材之編選須重視「橫向」的聯繫,不同科目各單元間及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,使其內容與活動能統合或連貫,俾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。
5.教材之編選應著重實用性與時代性,課程內容及活動須能提供學生觀察、探索、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會,使學生具有創造思考、獨立判斷、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。
6.可選用教育部審定合格之教科書或自編教材,並得蒐集工作手冊、新產品型錄、電工法規等資料供教學參考。
7.可選用配合工場實習設備編寫之教材,並視學生程度、社會需要及學科內容之發展予以增減。
8.可引進業界技術手冊與職場技能訓練手冊及教案。
(二)教學方法
1.本課程以實習操作為主,如至工廠(場)或其他場所實習,得依相關規定採分組上課。
2.本科目為實習科目,教學方法以講解、示範、觀摩、操作、評量為原則,進行實作教學。
3.教師教學前,應編定教學進度表。
4.教師教學時,應以日常生活有關的事務做為教材。
5.教學方法運用需具啟發性與創造性,教師教學時,應以學生的既有經驗為基礎, 引發其學習動機,導出若干有關問題,然後採取解決問題的步驟。
6.在實作過程中,培養學生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7.在教學中,可適度採用合作學習方式,以建立學生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的素養。
8.課程進行時可鼓勵學生多自主行動,並能自我規劃進度,以完成作業單。
9.教師教學時請安排學生能有互動、參與及主動學習的機會,並適時納入核心素養導向之教材,以培養學生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相關核心素養。
10.對於實習步驟、複雜電路圖、元件外觀及動作方式、儀器產品照片等,可製作成影片、投影片,搭配多媒體於講解時使用。
11.教學完畢後,應根據實際教學成效修訂教學計畫,以期改進教學方法。
|
|||||||||
備註:1.每一欄位均請填寫完整。
2.若同群多科開設同一科目,可共用一表敘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